1、介入性超声诊断与治疗技术
介入超声医学是一门十分年轻且充满活力的学科,它是在超声显像基础上,为进一步满足临床诊断和治疗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技术。其主要特点是在实时超声的监视和引导下,完成各种穿刺活检、抽吸、置管、注药等操作。此方法可以达到与一些外科手术相媲美的治疗效果,与其它影像学检查相比,它更具有实时显示、灵敏性高、安全可靠、引导准确、无X线损伤、操作简便、费用低廉的特点,在现代临床医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已逐渐改变着现代医学的诊疗模式。
目前,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体内及浅表器官可疑病灶的穿刺病理活检,心包腔、胸腹腔积液、脓肿、胆囊、胆管等的穿刺置管引流、肝癌的介入治疗等,尤其是对肝、肾囊肿进行硬化治疗,仅需十几分钟至几十分钟便可完成,手术安全、有效、痛苦小、无任何后遗症,同时,患者还可以省去几千元的费用。因此,该技术具有传统治疗方法无法比拟的优势。
网投正规在线平台超声科先后派出技术骨干在北京解放军总十大正规网投平台、湖北省人民十大正规网投平台等三甲十大正规网投平台进行介入超声进修培训并取得相应资质。我科能够独立开展介入超声三级及三级以下各类介入诊疗操作,包括超声引导下肝、肾等腹腔脏器及浅表部位实性包块穿刺活检、各部位囊肿穿刺硬化治疗、脓肿穿刺置管引流、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及胆管穿刺置管引流等介入超声诊疗技术,均取得了满意效果,得到了临床医生及患者的普遍肯定和好评。2019年以来,我科开展超声引导下肝脏、腹腔、浅表组织器官实性包块粗针活检穿刺一百余例次,诊断各类恶性肿瘤83例;肝肾囊肿穿刺硬化治疗153例次,经皮经肝胆囊及胆管穿刺置管引流531例次,乳腺脓肿穿刺引流灌洗治疗21例次,肝肾脓肿穿刺置管引流11例次,尤其是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细针穿刺抽吸技术已成为常规操作项目,每年穿刺约300余例次,先后检出甲状腺癌八十余例,为临床提供了及时准确的诊断信息,,得到了临床医生及患者的普遍肯定。

图1 肝门部肿瘤所致梗阻性黄疸病人实施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管置管引流术

图2 多囊肾患者并发肾脓肿实施超声引导下肾脓肿穿刺置管引流药物冲洗术

图3 进入ICU病区为昏迷患者实施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

图4 疫情期间,进入隔离病区为患者实施超声引导下胸腔积液穿刺置管引流术

图5 环境整洁标识规范的介入超声诊疗室

图6 我们坚持做患者信赖的家人
2、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肝、肾囊肿硬化治疗技术
超声引导下穿刺对肝、肾囊肿抽液后注入硬化剂(聚桂醇注射液)进行治疗,主要适用于有症状的,直径大于5厘米单发或多发性囊肿。 肝、肾囊肿由于囊腔内壁上皮细胞分泌液体,引起囊肿长大,硬化剂注入囊内1至3分钟后,囊肿内壁上皮细胞即被凝固,失去分泌功能。临床实践证明,囊肿抽液后注入聚桂醇注射液硬化治疗方法简便、疗效肯定。

3、超声引导肝脏占位病变穿刺活检的适应症与占位性病变的介入治疗
超声显示或疑有局限性或弥漫性实质性占位确诊者。肝癌患者放疗和肝动脉栓塞化疗前需经病理确诊者。 声象图不典型的肝脏含液性占位病变(如早期肝脓肿、 肝囊肿继发出血感染等)需除外恶性肿瘤者。 临床和其它影象技术疑为肝癌,而超声仅有异常回声区者。 原发部位不明的有转移性肿瘤。 超声及其它影象技术证实肝内实的同性占位病变,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阴性需经组织学确诊者。

肝细胞肝癌(HCC)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恶性程度高,预后差,手术切除可使部分患者获得根治性的治疗,然而,临床上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属晚期,或合并有肝硬化、肝内转移、门静脉癌栓等,致使临床切除率较低,尤其术后复发率高达80%以上,因此,研究对中晚期肝癌的治疗方法,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其生活质量,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共识。近年来,超声引导下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作为一种局部原位灭活的治疗方法,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已成为临床非手术治疗领域中一项令人瞩目的新技术,主要包括瘤内注射治疗、射频消融治疗(RFA),经皮微波凝固治疗(PMCT),激光凝固治疗(ILP),高功率聚焦超声(HIFU)等治疗方法,并已取得较好疗效。
2012年以来,我科与肿瘤内科、外科合作,开展超声引导下肿瘤内药物注射、射频消融治疗等方法,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提高了病人的生存治疗。
4、超声引导下胆道系统穿刺技术
超声导向经皮经肝胆管穿刺造影术(UG-PTC),超声导向经皮经肝胆道置管引流术(UG-PTDB)和超声导向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UG-TPGDB)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超声导向穿刺胆道系统和置入导管的主要优点是:①在胆管显示清楚的情况下进行选择性胆道穿刺造影和置管引流术,提高了诊断率,达到了引流的目的;②能同时显示靶标周围脏器(如肝内大血管的毗邻关系),减少误伤,降低并发症的发生;③操作方法容易掌握,必要时可在床旁进行。在阻塞性黄疸诊断与鉴别诊断中,超声与CT虽然可以提示梗阻部位,但在定性诊断方面两者均有一定困难,而UG-PTC、UG-PTBD、UG-PTGBD不但解决诊断问题,同时可以解决胆道梗阻的引流,改善病人的肝功能和全身营养状况,为手术治疗创造条件。
5、脏器超声造影技术
超声造影(ultrasonic contrast)又称声学造影(acoustic contrast)是利用经过静脉注射超声造影剂进入人体后散射回声增强,明显提高超声诊断的分辨率、敏感性和特异性的技术,其主要优势在于能清晰显示组织的微循环血流灌注,基于此特点,超声诊断医生根据良恶性肿瘤的血流灌注的差异对肿瘤的良恶性做出更为准确的鉴别诊断,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早期肿瘤及恶性肿瘤卫星病灶的检出率。脏器超声造影技术具有实时动态观察、分辨率高、无创、无X线辐射、重复性好等其他影像医学成像技术无法比拟的独特优势,已经成为超声诊断的一个十分重要和很有前途的发展方向。有学者把它看作是继二维超声、多普勒和彩色血流成像之后的第三次革命。
适应症:
1、腹腔实质性脏器(如肝、肾、脾)、小器官(甲状腺)以及腹膜后肿瘤的定性诊断和早期发现。如肝脏肿瘤术前超声造影检查可以判断卫星病灶的数目、位置,避免“抓大放小”,提高治疗效果。
2、 血管狭窄、闭塞或血管畸形等的明确诊断,以及血栓子良恶性的初步判断。
3、外伤性疾病的明确诊断,腹部闭合性伤,临床怀疑肝脾非完全性破裂时行超声造影可以通过观察肝脾实质内有否造影剂异常灌注、聚集来进行判断。
4、引导和监测肝脏等实质脏器的微创介入治疗,有助于选择合适的介入治疗窗,避免直接穿刺损伤肝包膜下肿瘤而造成难于控制的出血。肾脏囊肿介入治疗前行超声造影检查可以明确囊性暗区与集合系统二者之间的关系。
5、用于二维图像不理想,缺血性心脏病的诊断以及心脏占位性病变如肿瘤、血栓等的检测。
总之,超声造影能清晰显示肝脏、肾脏等肿瘤的微循环血流灌注特性,因此能对肿瘤的良恶性做出更准确的定性诊断。由于造影剂使用后达到了对肿瘤的微循环显影的水平,超声造影能清新显示微小肿瘤或其他微小占位。超声造影能清新显示血管狭窄、闭塞以及畸形等病变。对于外伤引起的创伤性出血,能清晰显示出出血部位和范围等等。

6、三维彩超表面成像
三维彩超是在二维基础上加上特殊的立体成像技术,它的特点是可拍摄到不同孕周的胎儿在宫内生长发育的局部立体图像,从三维画面中可清晰看到宫内胎儿各种面部生动鲜明的表情。另外,三维彩超还可以更容易地发现胎儿大多数颜面部畸形。

7、系统胎儿超声检查
系统胎儿超声检查(即胎儿畸形产前超声筛查),在孕20~24周时对胎儿进行生长指标的测量、对胎儿主要解剖结构进行观察特别是六种胎儿致命畸形(无脑儿、严重脑膨出、严重开放性脊柱裂、严重胸腹壁缺损、单心室、致命性软骨发育不全)进行筛查。产前系统胎儿超声检查对降低严重缺陷胎儿出生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意义十分重大。
